現代文學批評的表現與影響

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現代文學批評的表現與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現代文學批評的表現與影響

 

縱觀人類社會的歷史,無論是在遠古的口耳相傳時代,還是在文字書寫印刷時代,及至現在的網絡電子時代,媒介一直在人類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各個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消費時代的到來,一直處于象牙塔頂端的文學批評卻逐漸褪去了其頭頂上的神圣光環,與大眾文化不斷接觸、靠攏,出現了多樣化、開放式、動態化的發展趨勢。   一、文學批評泛化的原因   文學批評的泛化并不是憑空產生的,這里面既受到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轉型和大眾傳媒的滲透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也是由其自身特點和發展要求所決定的。   1.社會經濟歷史方面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政治向全球一體化方向邁進,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轉型。市場經濟的興起和介入,一方面促進了文學的進一步發展,但同時也給文學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自由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自由競爭要求最大程度的自由空間。經濟體制的轉換,必然會引起文化形態的相應變革,最終導致多元價值取向的文化共存。   (2)現代傳媒(技術)的興起,網絡文化的繁榮發展??萍嫉倪M步以及社會經濟的轉型也催生了現代傳媒技術發展,原有的傳媒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報刊、電視、電影、廣播等傳統媒體中又加入了很多新成員,如網絡、手機、電子雜志等?,F代大眾傳媒技術的飛速發展,一方面推動了網絡文化的繁榮,并逐步改變了當代文化構成的空間格局,拓展了人們獲取信息、交流情感、感知世界的渠道;另一方面,大眾傳媒中的這些媒介又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不斷楔入文學批評的空間,也對文學批評的空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由此,文學領域出現了多元的文化共生局面,隨之而來,文學批評的價值觀念、生態環境和藝術面貌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   2.自身的特點文學批評是對作家、作品、文學運動、文學思潮、文學現象等等進行分析和評判的一種活動。作為關于文學的審美活動,文學批評具有其自身的運行機制:首先,文學批評要以某一種理論為基本的框架,去對作家、文學作品、文學現象、文學思潮等進行分析和評價,這就要求文學批評要有一定的學理追求;其次,文學批評是關于“文學”的批評,其關注的主要是作家、文學作品、文學運動、文學現象等內容。文學批評本身所具有的這些特點,使其在評論時,表現出批評的形式和內容太過深奧,對專業性要求很高,學理性太強,批評話語的思辨色彩濃厚等弊端,這就使得文學批評與普通受眾之間產生了一定的隔膜,普通大眾以自我原有的知識體系在接受文學批評時有一種距離感,理解困難,無法引起大眾的共鳴。   二、文學批評泛化的表現   (1)批評類型的擴大。進入大眾傳媒時代以后,隨著在文學創作中對人文精神的提倡,文學批評主體意識的覺醒,文學批評逐漸沖破了原有的苑囿,開始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發展態勢。主流批評、專家批評(精英批評)、媒體批評、網絡批評、受眾批評、文化批評、女性主義批評等各種文學批評類型先后登上了文學批評的舞臺,從各自不同的文化體認出發,表達了各自關于文化的價值觀念,重構了文學批評空間的格局。   傳統的文學批評本身有許多優點,如注重對文學作品本身的整體把握,從文本的價值本身出發對文本進行審美的觀照,以及對審美對象的深度挖掘等。這些優點使傳統的文學批評在對文學文本的分析與評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的文學批評也有一定的弊端,如過度闡釋、晦澀難懂等,這就使文學批評與普通受眾產生了一定的距離。文學批評類型的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方面的不足,促進了文學批評的發展。   (2)批評關注點的擴大。傳統的文學批評,如專家批評,是一種經典化的文學批評。其批評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文學經典、名人名作等方面。但是,大眾傳媒語境中的文學批評,則以一種開放式的視角走下了文學的圣壇,走向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學批評的視野空間得到了空前的擴張,人們的審美對象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文學文本,而是向文學外部空間領域拓展,如哲學、經濟學、文化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當代文學批評領域中既有關于文學經典“四大名著”、“人文精神”、余秋雨現象、明星作家、電視劇等的討論,也有關于城市廣場、電視廣告、上海酒吧等文化現象的分析和解讀。“一些文學教授開始從莎士比亞轉向了麥當娜,從《包法利夫人》轉向了偵探小說;另一些批評家放棄了詩歌和小說而興致勃勃地進入了廣告、MTV和流行歌曲的研究,甚至考察起了香煙與垃圾的歷史脈絡。電視肥皂劇、街頭舞蹈、服裝款式的含義,電影之中的種族沖突或者觀眾被賦予的性別主體位置———這一切都被納入文學批評的研究范圍。”[1]可以說,人們的關注對象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文學批評的操刀手們不再僅僅將目光鎖定在文學文本的分析研究中,而是將批評的范圍進一步擴展到了文學、文化的現象和事件上。   (3)批評方式的多樣化。文學批評的泛化還表現在批評方式的多樣化。傳統的文學批評,如專家批評,主要是以文字形式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如通過發表文章、出版專著等。但在大眾傳媒快速發展的推動下,當代文學批評的方式有了重要的突破,出現了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如隨筆、札記、報刊的專欄和書評、電視訪談節目、研討會、網絡上的帖子等等以文學藝術為對象的形式。另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媒體的炒作、“廣播劇、配樂詩朗誦、電視散文,甚至包括電視劇對文學原著的改編、節目板塊的設置、節目名稱的命名、播出時間等等因素,都可以包括在我們所說的邊緣性的批評之中。”[2]這種批評方式拉近了文學批評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是文學批評在一定程度上與大眾進一步靠攏,為文學藝術的雅俗共賞提供了可能,促進了文學藝術的民主化與大眾化。#p#分頁標題#e#   三、文學批評泛化的利與弊   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消費時代的到來,大眾傳媒以其多樣化的傳播方式,為文學批評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話語空間,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大眾傳媒又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文學批評的危機,限制了文學批評的發展??傊?,對于文學批評的泛化傾向,我們應該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   1.文學批評泛化的積極影響   我們應該看到,文學批評的泛化沖破了傳統文學批評對文學文本研究的限制,使得文學及文學批評得以自由的發展。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文學批評的泛化拓寬了文學批評和研究的視野空間。文學批評不再僅僅局限于對文學文本的分析,而是向哲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領域不斷延伸。其次,文學批評的泛化促進了公共話語空間的擴大。傳統的文學批評主要是那些專家學者在文學藝術領域的審美感悟,普通的大眾處于從屬地位。文學批評的泛化使得普通大眾也有了自己的話語空間,在某種程度上為民間話語的表達提供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空間,這也使得文學批評話語表述更為自由,形成了多元化的批評態勢。第三,文學批評的泛化有利于普通受眾群體自發進行文學批評?,F代傳媒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普通受眾的地位,使得大眾更加容易地加入到文學批評的對話中去。   2.文學批評泛化的負面效應   在大眾傳媒的影響下,文學批評的泛化既促進了文學批評的發展,也使文學批評領域陷入一定的危機。   首先,文學批評的泛化使文學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遮掩。隨著文學批評的泛化,一些外部的理論知識侵入到文學原有的領域,文學批評的主體意識逐漸弱化;同時,在大眾傳媒意識形態和商業化的利益誘惑下,文學批評很難產生自我的獨立意志,這就使得文學及文學批評的獨立性地位受到了威脅。   其次,文學批評的泛化使文學批評原有的功能被弱化。文學批評的首要功能是審美性和批評性。正如丁帆所指出的:“文學批評的價值就在于批評者通過批評的言說來達到對社會和人生的文化批判,對藝術和審美的再造。”[3]   但是在當今商業化的社會中,文學批評的主體地位受到傳媒意識形態和經濟利益的壓制,其“獨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在某種程度上被削弱了,由此,文學批評的功能也在逐漸喪失。   第三,文學批評的泛化使得文學批評的學術品位整體下移。這主要表現在:在大眾傳媒的影響下,文學批評對學理性的追求在逐漸降低,人們對于一種文學現象的批評僅僅是即興式的感悟,缺乏開闊的理論視野和有深度的理論支撐;同時,對文學文本的審美感受和批判精神也受到外在因素的遮蔽。   正如朱光潛曾說過的:“創造是造成一個美的境界,欣賞是領略這種美的境界,批評則是領略之后加以反省。”[4]   文學批評作為一項領略反省文學藝術“美”的活動,它要求文學批評的主體既要有細膩的審美感受力,又要注重用理性的眼光去審視批評對象。   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和社會的轉型,文學和文學批評領域都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文學的邊緣化、文學批評的泛化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一方面,我們既應該看到文學批評的泛化帶給我們的積極影響,即文學批評對大眾的審美導引在不斷加強,文學批評更加民主化、大眾化;但同時,我們也不應忽視文學批評本身的價值和責任。總之,在文學批評不斷泛化的背景下,既要關注文學批評的內在因素,也要注重文學批評的外在影響,從而建立起一種互動對話的和諧格局。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久久